欢迎来到山村网

蜡烛课内阅读答案

2019-03-06 21:08:01浏览:686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蜡烛课内阅读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问题。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

  蜡烛课内阅读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问题。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这一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从这几句话中你听出了哪三种信息?

  二、重点文段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②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③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④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7、(1)第一段中的“还”字是否多余?

  (2)第二段中的“揣”字妙在何处?

  8、作者为什么要对那支大蜡烛的来历进行补充?

  9、第2段和第3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老妇人育乞西的黑色围巾,有什么用意?

  10、试从选文中找出表现老妇人虔诚的态度和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的词语。

  蜡烛课内阅读答案:

  4、(1)舀 (2)打 (3)抄

  5、示例:①希望和平。②必要时会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而战。③再次了呼吁和平的心声。

  7、(1)不多余。“还”字突出德军炮击时间长,老妇人的处境十分危险。(2)“揣”字写出了老妇人对大蜡烛十分珍惜的情态。

  8、补充说明这支蜡烛的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献给苏联红军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9、围巾的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10、示例:耐心地、两臂交叉。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马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上一篇:

苗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