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成语典故:百折不挠

2019-03-06 23:19:48浏览:347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成语典故:百折不挠  【词义】  百:概数词,言其多。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无论遭遇多少次

  成语典故:百折不挠

  【词义】

  百:概数词,言其多。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无论遭遇多少次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

  【用法】

  用来形容人的意志坚强,气节刚毅高尚。也作“百折不屈”、“百折不回”。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汉代蔡邕《蔡中郎集·太尉桥玄碑》:“高明卓异,为众杰之雄,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典故】

  桥玄是东汉时期一位性情刚毅、嫉恶如仇的人。汉灵帝时,桥玄担任尚书令。那时太中大夫盖升仗着自己与灵帝有私交,而大肆收受贿赂、搜刮民财。

  桥玄于是上奏汉灵帝,要求免去盖升之职,并抄没他的家产。然而,灵帝非但没有查办盖升,反而升了盖升的职。桥玄非常气愤,便以生病为由,辞职回了老家。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桥玄在京城任职的时候,有一天,他十岁的小儿子在家门口玩耍。三个强盗劫持了孩子,并想以此勒索桥玄的财物。消息传出去后,校尉阳球同河南府尹、洛阳县令马上率兵将桥玄的家包围起来,但是却不敢进攻,担心把强盗逼急了他们会伤害孩子。桥玄大声喝道:“强盗如此猖狂,难道要为了我的孩子而纵容他们的罪行吗?”并催促阳球等人进攻。

  结果,强盗全部被捕获,但他的小儿子却因此死去。他的这种刚毅果敢、勇往直前的精神为人们所称道。故东汉蔡邕为他写下了《太尉桥玄碑》,赞扬他“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山村阅读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酒文化知识

上一篇:

成语典故:沆瀣一气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