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布朗族的“邀贯奇”婚俗

2019-03-06 23:38:21浏览:652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布朗族的邀贯奇,有如汉语的谈恋爱和寻女,是年轻伙子追求女性的统称。  布朗族长期实行自由恋爱,父母对子女的婚恋一般不

  布朗族的“邀贯奇”,有如汉语的谈恋爱和寻女,是年轻伙子追求女性的统称。

  布朗族长期实行自由恋爱,父母对子女的婚恋一般不干涉,但需严格执行卡滚(家族)外婚制,姨表、姑表之间不许婚恋。不同家族之间的男女青年可以自由交往,结为夫妻。

  青年们的邀贯奇活动,只能在举行过“波即”仪式的男女间进行。男女青年年满15岁以后,要举行一次以漆齿为主要内容的“波即”仪式,将牙齿染黑,女孩子还要更换耳塞(耳环),用彩穗、彩缨装饰包头巾和耳塞,精心打扮。青年们只有在举行过波即仪式后,才能谈情说爱。

  布朗族青年求偶,通常都是男青年占主动。每年秋收结束以后(通常是开门节以后),小伙子们便开始在夜晚邀贯奇。他们三三俩俩相互结伴,一起去寻找姑娘谈心。伙子们或吹竹、或弹四弦琴在姑娘居住的竹楼下转游,到夜深人静以后,一起登上姑娘的竹楼串访游玩。对小伙子们的来访,姑娘不论中意与否都要以礼相待,陪着交谈。姑娘的父母则避入卧室,让年轻人们自由交谈。几个年轻人围着火塘而坐,窃窍私语。大家在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发觉姑娘对某个小伙子特别亲呢,或已有情人,便知趣地离开,另选串访对象。有些外寨来访的伙子要求留宿,姑娘会安排他们在火塘左侧就寝。

  对于来访的小伙子,姑娘的父母,也会偶作暗示。他们如果知道来访者有什么劣迹,不太中意,会在卧室内不断地无故咳嗽,或连续起床佯装下楼小便,作出不高兴的反映。遇到这种情况,来访者应有礼貌地向姑娘辞别,若姑娘不加挽留,小伙子即下楼离去,永不再来串访。若姑娘对小伙子有意,便会高声挽留,向父母表明态度,暗示父母不要故意干扰。

  姑娘一般不主动串访,但和傣族姑娘一样,有“儒控”风,常借在寨场中纺线之机,与伙子们交谈,选择意中人。

  布朗族青年有用鲜花求爱的风俗。准备寻找对象的姑娘,不仅常用红色颜料涂染面颊,而且尤爱戴各种鲜花。邀贯奇的小伙子们上门的时候,便到处找花,把自己中意的姑娘喜爱的花采来,当面送给姑娘,或托弟妹送到姑娘手中。姑娘一旦接到小伙子送来的鲜花,便当着小伙子的面,把他送给的鲜花戴在头上,即表示对小伙子有意,同意小伙子与她幽会。如果姑娘接到鲜花,随意评论花的好丑,或将花丢进背篓,那就是表明拒绝小伙子的求爱。如果接花后反复观赏而不戴,那是主意未定。有些漂亮的姑娘,在同一天内会接到几个伙子送来的同一种花,她只好将花装在挎包内,带在身边,碰到中意的那个小伙子时,迅速取出鲜花,插在包头巾上,让小伙子看上一眼,过后又摘下装人挎包,以免让别的小伙子看到而产生妒意,惹出麻烦。

  恋爱中的青年,一旦爱情关系明确,就要互赠礼物作为信物,伙子送给姑娘的多是漂亮的耳塞或银链;姑娘送给伙子的多是挎包。互换信物以后,若姑娘发现伙子有劣迹,可将信物退还伙。如果是伙子变了心,姑娘则不必退还信物,亦不再与其往来。决意结婚的男女,应将情况告诉父母。男方父母托媒求婚,得到应允方可结为夫妇。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上一篇:

秦始皇--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