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典型指的是艺术作品之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体系,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其中,典型人物是艺术典型的主体,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心。
艺术典型作为文艺学、美学发展历史上重要的范畴,是和人类艺术地认识自身和表现自身联系在一起的。艺术典型范畴的核心就是显现人的本质,使人认识自身。研究典型范畴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特点和规律。
艺术典型是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具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又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质规律;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艺术典型的具性是指形象的独一无二、不可重复性。艺术典型的个性问题就是个性鲜明和独特性问题。以阿Q而论,其形象的鲜明性是他的爱看热闹、赌钱,而主导性性格则是“精神胜利法”。阿Q这个典型所以能够令人难忘,就在于鲁迅先生集中笔墨描绘了阿Q性格中“精神胜利法”的种种鲜明表现。这一点无疑具有一种活生生的、不可重复的特征。他具有独特的外表、行为、生活习惯和性格、情感和独特的内心世界。
与艺术典型个性鲜明性联系的是其真实性的概括性,即共性。共性使得艺术典型具有了深刻的认识功能和有益的教育作用。阿Q是一个连姓都被剥夺的雇农形象,精神胜利法成为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的性格特征既具辛亥革命前后这些流浪雇农的表现,又体现出了中国农民身上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劣根性。这种特征既是一个时代人物的特征,又是不同时代、阶层人物性格的典型,表现出了艺术概括性即典型的共性。
艺术典型在个性中体现出了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了普遍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出了必然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出了必然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出了必然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出了必然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出了必然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出了必然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出了必然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出了必然性。
通观小平著作,有关文艺的论述很少,我们不难发现,他对艺术典型有着十分独到、极为深刻的认识。如对于“文革”时期在“三突出”旗号下塑造出的公式化的人物形象,他就持根本否定的态度。尽管他十分重视文艺的教育功能,反对在典型塑造中消解政治、消解意识形态的错误做法,但同时他又主张文艺创作必须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这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年对“恶劣个性化”的批判如出一辙。
就艺术典型的塑造,小平曾提出过三条基本原则:一是艺术形象必须有血有肉,生动感人,富有艺术个性和艺术感染力;二是艺术形象要真实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揭示各种社会关系的本质;三是要表现时代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完全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是对艺术典型理论的科学概括。他强调必须保证文艺创作者的自由,为他们提供“个人创造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同时,他又反复告诫广大文艺工作者,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努力深入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生活、分析生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
毋庸置疑,小平的艺术典型观是经过了历史检验的科学的典型观。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创作之所以能够冲破各种思想阻碍,呈现百花竞放的喜人局面,塑造出那么多栩栩如生、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典型,小平的艺术典型观可谓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