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忘恩报怨,刻薄之尤·洪应明编原文及翻译

2019-03-09 16:54:29浏览:199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忘恩报怨,刻薄之尤洪应明编原文及翻译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 此刻之极,薄

  忘恩报怨,刻薄之尤·洪应明编原文及翻译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 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译文】 受人的恩惠虽然很多很大也不,设法报答,但是一旦有一点点怨恨就千方百计报复;听到人家的坏事即使很隐约出深信不疑,而对于人家的好事再 显也不肯相信。这种人可以说刻薄冷酷到了极点,做人应该严加戒绝。

  【注解】 虽隐不疑:对别人的坏事即使隐隐约约却也深信不疑。 尤:过分。山村阅读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评语】 传统文化中历来有“隐恶而扬善”的美德。孔子说:“或日‘以德报怨何如?’子日:‘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做人要恩怨分明,更 应有这样一个思想境界。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如果没有长久的磨炼,宽厚的 胸怀,良好的道德基础是不行的。在生活中,很多人好打听别人的隐事、坏 事,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有的人是出于一种好奇显能的恶习, 有的人却是出于一种记恶心态,出于秋后算帐的要求;有的人不仅知恩不能 涌泉相报反而会反目成仇。如此种种人的行为,使人际间的关系,有进真如 刀枪相见,远谈不上“和谐”二字了。所以隐恶扬善不仅是一种品德休养, 一种交际方式,也是人际和谐的一个前提,这和做人不讲原则不一样。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脱俗成名,超凡人圣·洪应明编原文及翻译

上一篇:

万钟一发,存乎一心·洪应明编原文及翻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