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2017春节的来源

2019-02-17 23:45:11浏览:292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2017春节的来源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始元年始,以夏年(农历)岁首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

  2017春节的来源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始元年始,以夏年(农历)岁首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子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往后,开始接纳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岁首初一为 "春节"。

  春节包饺子的意义

  春节是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远在千里,在过年的前一夜也即是团圆夜,回到父母家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包饺子其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以是用饺子象征团聚。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木板符等前戏的技巧,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屯子,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朝开始盛行,到了清朝,春联的思维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著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做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摆布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差别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健康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除夕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随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开始的一段时间,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伸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有产品,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文娱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关于春节的知识

上一篇:

李达康表情包无水印2017最新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