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7年有关节气的歇后语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毛猴子捞月亮 —— 白忙一场
穷债户过年 —— 躲躲闪闪
月亮坝里点灯 —— 多此一举
三九天种小麦 —— 不是时候
过端午的龙头 —— 光耍嘴
纸糊的月亮当太阳 —— 偷天换日
三十晚上盼月亮 —— 没指望
初一吃十五的饭 —— 前吃后空
秃子跟着月亮走 —— 借光
山尖上摘月亮 —— 办不到;没法办
端午节吃粽子 —— 皆大欢喜
孩子们过年 —— 常盼那一天
天亮下大雪 —— 明白;明明白白
年三十晒衣裳 —— 今年不干明年干
大年初一打拼伙 —— 穷鬼们聚到一块了
哈巴狗咬月亮 —— 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高低
三十晚上熬夜 —— 送旧迎新
过年借礼帽 —— 不识时务
中秋节的月亮 —— 光明正大
三九天的冰棍 —— 没人理
三九天谈心 —— 冷言冷语
三伏天烧炉子 —— 真够热火
竹竿打月亮 —— 挨不上
正月十五的月亮 —— 光明正大
大年初一借袍子 —— 不识时务;不是时候
月亮地里晒被单 —— 白搭
长白山的大雪 —— 满天飞
月亮里的桂树 —— 高不可攀
晾衣竿钩月亮 —— 差天远
东方天亮下大雪 —— 明明白白;明白
穷人逃债 ——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三九天送扇子 —— 不领情
三九天喝姜汤 —— 热心肠
老太婆过年 —— 一年不如一年;过一年少一年
拿着面盆当月亮 —— 不知轻重
过年敲锅盖 —— 穷得丁当响
三九天掉冰窟 —— 抖起来了
三伏天的冰块 —— 见不得阳光
大年三十晚上打兔子 —— 有你不多,没你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