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土话—新疆方言词语(一)
一、最爱用的词:
不爱说“怎么”,说“咋”:咋走、咋办、咋卖、咋弄、咋整啥或哈(二声):“什么”;啥事?干哈?哪个啥,另外:习惯在说完话最后都加个“sa“
二、来自维语或其它民族语言的常用词:
1、羊缸子:妇女,媳妇
2、巴郎(子):“巴”轻声,近“把”音;男孩、年轻小伙
3、阿囊死给、囊死给:“阿”轻声;骂人的话、去死!具体含义未知
4、尧尔达西、雅达西:同志、朋友
5、买格赖:过来
6、皮牙子:洋葱。比如著名的菜“皮辣(二声)红”:皮牙子、辣子、西红柿,外加香菜,切丝凉拌既是。(内地的老虎菜)
7、崴~酱~:感叹词,哎呀,要拖长了说
8、塔西浪:死,完蛋,翘辫子
9、哈(啦)马嘶:全部,一股脑地
10、盲唉~~:走开!
11、雅克西:好!
三、特有的读音:特点:
1、齿音多,嘴巴不喜欢张圆了说话,图省事,如事(shi)情读“寺si情”
2、用词和读音夸张,常拖长音(声音越长,语气越重),如:慢慢儿````(超长音)、在那~~~搭(在远处那~~里)1、un》ong:如把“白云“念成“白yong(二声)“,“裙子”说成“穷子”;昆仑不说kunlun说konglong2、“o”多读成“e”:如婆婆(popo)读成“pepe”
3、下:有时候说成“哈”(四声),如:哈面(下面),来一哈(下)
4、没:读成“么”(二声),如:么事
5、去:读“弃(四声)”
6、别:读“博(be)”
7、说:读fo(佛)
8、娃:读四声,如“儿娃(读:袜)子”“贼袜子”(小偷);同理“丫头(读偷)子”
四、方言词或特色用词:
1、尔视:理睬,还有“撂”“撂视”也是理睬的意思
2、勺、勺子:*、*子
3、歹:好歹这对反义词在新疆话里成了同义词,都是“好”的意思,比如“太歹了”“歹得很”,但在语气里有点“反话反说”的意思。
4、老(一声)到(二声):能干
5、谝闲传、谝搭拉子:聊天,即北京话里的“侃大山”、四川的“摆龙门阵”东北的“唠嗑”
6、喧幌:喧一下幌,意义同上词
7、抹(二声)搭(二声):麻烦,问题,如“没(读“么”)抹搭、闯抹搭”
8、比(一声)曾:牛*
9、苒(二声):粘人,烦人,做事情不利索
10、尔:撂,扔,如“尔到一边去撒”
11、胡里吗汤:稀里糊涂、乱七八糟
12、二天:改天,以后
13、欧(三声)呦(三声):语气词,表示惊讶或不屑两种相反情绪
14、章程:有本事、拿架子
15、这搭、那搭:这里、那里!
16、哎来(轻声)白来:这样那样、乱七八糟、芝麻绿豆
17、一满(四声)子:全都是,所有的
18、song(二声):上“尸”下“从”,那个song,即那个二愣子、那个二球货
19、楞松(的):使劲地、不遗余力地,如:咱们楞松的唱歌,楞松的跳舞20、一头囊上(下ha、)去~~:一直走过(下)去
21、皮实:不是扎实耐用的东西,而是语缀,表示程度深,常用的如“烦皮实的”
22、二转子:即混血儿(新疆有不少维汉混血儿)
23、白喀儿:转指新疆土生土长的本地(汉族)人,我们都是新疆“白喀儿”24、缠头:苒不清楚的人,知识 少、脑子缺根筋的人
25、臊我面子”:给我难堪
26、屙:注意,不是“饿”(吼吼)
五、特色不雅词口头禅、话把子:
1、qiuzi2、gouzi
六、其它:
能说的人——宰壳子说话一套一套的——嘴子尔的响得很末
七、笑话和顺口溜:
1、上课时老师领读、学生跟诵:xing杏!横姿的横!mai麦!美姿的美!bai白!倍舔的倍!jia家!甲听的甲!
2、外地人:“小同志呀!请问邮局在什么地方呀!!!?新疆人:哦(二声)你佛邮局呀!看见子条路么有,弯子都不要拐,一头囊哈起就到了。
3、大海啊一瞒子都是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