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义乌方言的传承与魅力

2019-02-19 00:11:17浏览:541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义乌方言的传承与魅力  义乌因地少人多自古有稠州之称,为了生活,许多 人背井离乡,外出穿棕、弹棉、鸡毛换糖,所以方言在当

  义乌方言的传承与魅力

  义乌因地少人多自古有稠州之称,为了生活,许多 人背井离乡,外出穿棕、弹棉、鸡毛换糖, 所以方言在当地有着很深厚的生活背景与文化底蕴,许多看似平常的话其实多是在特定的历史、生活背景下通过代代相传积淀而成为今天的经典,极有挖掘研究价值。如多去思量琢磨,你会发现,义乌话里面还蕴藏着祖辈流传我们怎样为人处世的一些生活价值观念、道德行为的规范与准则。比如劝人: 做侬别刁蛮十六 (做人不要过分) ,告诫: 侬别佬气 (你不要狂妄) ,骂人:三姑六婆 (爱管闲事的女人) ,打招呼:五更饭食过咪 (早饭吃了吗) ,无奈: 老虎龁天空 (冤却没办法) ,威胁:侬讨炼来中 (你讨揍了吧) ,嘲谑: 活到背脊出牙齿 (妄 想) ,不听劝:硬梆头筋 (一根筋) ,等等。

  还有一些深具言微义大的特色俗语,比如:牛瘦角不瘦(人穷志不短)、狗皮出毛(翻脸无情)、晴天白日穿钉鞋(不合时宜)、点火把投塘(真戏假做)、荷叶包铁钉(包不住,立马露馅)、布裤脚揩眼泪(后悔太迟了)等等。

  这些俗语都是义乌先辈通过生活实践积累而成的经典方言,从中充分反映出他们当时深刻的为人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或赞美善良,或鞭挞邪恶,很是耐人寻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游子的漂泊让李白即使身处繁华的京城,熟悉的夜曲同样让他想起故乡而激动不已。语言是社会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际的有效工具。方言作为地方的一种独特语言,无论你行走大江南北或是 远游天涯海角,只要有乡音从你耳边漂过,你的眼睛就会为之一亮,不管他是否见过,是否与你沾亲带故,你都会觉得特别亲切,陌生感、距离感顿时消逝。

  随着义乌市场的不断繁荣、经济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在义淘金的异国客商、他乡经商务工者关注和喜欢义乌方言,义乌方言成为数百万异国他乡的经商务工者溶入义乌这座“购物者天堂”的特殊通行证;义乌方言也是义乌人走天涯的一张特殊名片。也许,这就是义乌方言的传承与魅力。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与人合作字谜及答案(打一字)

上一篇:

倚天长剑劈昆仑字谜及答案(打一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