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少说的“老上海话”方言词汇
我们知道,普通话和方言现在正在进行深度接触,有很多普通话的词汇都在影响着各地的方言,上海话也不例外,有很多词汇可能老年人还说,中年人和青年人已经不说了,比如“太阳”,或许只有郊区和上海的老年人才说“日头”了吧。被普通话替代了的方言词汇非常可惜,我们如果已经不说了,至少应该要知道。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老派的身体词汇,供大家参考~
骷浪头(头,常含贬义)
头塔(头顶及头顶周围的部分,如:打~)
头脶(音头路,头发旋)
额角头(注意不是骨,额头)
面结骨(颧骨)
眼泡(皮)(眼皮)
眼乌珠(眼珠)
眼污(眼屎)
胡苏(胡须)
酒靥(音酒一,酒窝)
馋唾(水)(口水)
喖咙(音胡咙)
算盘珠(脊柱骨)
奶肉(第二个字“革页”,音扑,乳房旁边的肥肉)
胳肋竹(腋窝,竹是“肢下”的合音)
肚皮眼(肚脐)
小肚皮(腹的下部)
污连头(这个不用解释了吧。。)
顺手(右手)
左手(这里左音挤,挤手,左手)
节头官(手指)
手节掐(音手节客,手指甲)
脚膀(音脚胖,腿)
大膀(大腿)
小膀(小腿)
黄鱼肚皮(腿肚子)
脚馒头(膝盖)
脚底心(脚底)
脚节头(脚趾)
身胚(身架子)
骱(音gha,茄子中茄的发音,骨节与骨节衔接的地方)
脱骱(脱臼)
壳落(外壳或骨架)
老肯(积垢,肯为俗字)
肉皵皮(皵音鹊,指甲边翘起的一丝皮)
昏涂(呼噜)
笡巴眼(笡音qia,斜眼)
肚皮射(射音柴,保留上古音,腹泻)
漷嘴(音国嘴,漱口)
衰瘏(音sa杜,累)
心口(胸口)
一庹(音托,两手向两侧伸直的距离)
触祭饱(吃饱了,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