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重庆方言称呼有讲究

2019-02-19 00:58:36浏览:1052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重庆方言称呼有讲究  在重庆上至年过古稀的老者,下至十几岁的小年轻,都可以被叫做老师。还有崽儿、老汉儿、嬢嬢也很具有

  重庆方言称呼有讲究

  在重庆上至年过古稀的老者,下至十几岁的小年轻,都可以被叫做“老师”。还有崽儿、老汉儿、嬢嬢……也很具有地方特色。这些称呼都是怎么来的?其中可是大有讲究!

  老师

  重庆人称呼人最多是用的是“老师”这个词,不论男女都这么称呼,外地人初一听,以为这真是一名老师,其实他可能是个“棒棒”。为何重庆人这么喜欢叫人“老师”?“老师”这个比“喂”礼貌、比“同志”好听、比“师傅”文雅、比“先生”和“女士”随和的称呼,懒得讲究的重庆人认为这样喊似乎没什么不妥,反正也没太多心思去考虑受众真实身份与教师是否有落差,于是乎大家就都这么叫开了。

  然而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一个地方的社交用语习惯跟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从大背景看,文革结束以及改革开放后,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同志”等称呼无法跟上时代,全国所有地方都面临着如何选择合适称呼用于社会交往的问题。

  更加重要的是城市的小背景。重庆一直以来是一座工业城市,承担着辐射西南地区广大农村腹地、山地区域的职能。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再加上城市大体量、大辐射带来的大量的进城人员,造成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重庆市民中有很多的人从事着教育、文化、艺术等以外的工作。这些可爱的劳动人民走在大街上要问个路、要借个火的时候,都认为好像对方比较渊博高深,“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了一种很适合的称谓,“老师”的兴起应该跟这种市民结构和群体心态有一定的关系。这是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里“谦卑级差原则”。

  “老师”的流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助推因素,那就是新世纪、重百服务员使用的“椒盐普通话”。1995年新世纪百货开业,本土品牌要跟开放的市场接轨,后来就要求服务员大姐都说普通话,于是一口纯正的“椒盐普通话”就随着新世纪以及重百的四处开店萦绕在重庆人耳边。由于服务员大姐们称呼顾客也都习惯叫“老师”,配合椒盐普通话特殊的发音,更加让“老师”这个称呼成为重庆人一种特殊的难忘乡音。

  崽儿

  重庆方言里有一个有趣的叫孩子的称呼—崽儿。这个词用来形容人是褒贬不一。《新方言》一书里说:“成都、安庆骂人则冠以崽子。”但是,在重庆,“崽儿”是长辈对男性晚辈的称呼。相当于“小子”“小伙儿”。褒贬程度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考量,但是多为一种亲切的、玩笑式的称呼。

  嬢嬢

  重庆人习惯性的叫“阿姨”为“嬢嬢”。 是对比自己辈分大一辈的女性的称呼。但是,嬢嬢又不止有“阿姨”这一个意思。在重庆,不管是不是亲戚,似乎所有的与父母同辈的女性都能叫做嬢嬢。例如称呼父亲的妹妹为"嬢嬢",称呼父亲的弟弟的妻子为"小嬢"、"大嬢"、"二嬢",称呼妈妈的妹妹为"二嬢嬢"、"三嬢嬢"、"小嬢嬢"。还可以扩展到小婶婶、小舅妈、小姨妈、小姑妈……外地人已经彻底凌乱了。

  老汉儿

  川渝一带的人习惯性的称呼自己的爸爸为“老汉儿”。在外地人看来,“老汉儿”似乎是带有讽刺别人老的意思。但其实,“老汉儿”一词确是带有称赞其勤劳、能干、善良的意思。重庆山多地少,原来的重庆人干活需要爬山涉水、肩挑背扛,男性便承担了家里最繁重的活,风吹日晒,便显得有点苍老。“老汉儿”这个形象且又有寓意深厚的词于是就被沿用至今。

  妹儿

  在重庆不论男女见到比自己小的女性几乎都可以称“妹儿”,不管人家是否用脸上的皱纹通知了“本人已老,不必骚扰”的座右铭。不过这个称呼用来喊正值年轻貌美的姑娘却是再合适不过了,一句“妹儿”或者前面再加个“小”字,喊起来言着高兴,听者得意,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词。

  老幺

  重庆方言称谓里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称呼排行最小的儿子或女儿为“老幺”。如称呼王家最小的弟弟为“王老幺”;晚辈称呼长辈时也会用到,如称呼自己最小的舅舅为“幺舅”。在重庆方言中,“大舅”“二舅”“幺舅”这样的区分使得称谓变得很有逻辑条理性和脉络清晰,不存在称谓语含混不清。

  尕公尕婆

  这个很多小伙伴都不知道怎么读的字念“ga”,重庆崽儿小时候最害怕的“熊尕婆”的“尕”。在重庆一些区县,外公外婆就被叫做“尕公”“尕婆”,这是重庆本土语言对长辈最古老最亲切的称呼。重庆有首土著童谣:黄丝黄丝蚂蚂,尕公尕婆来吃嘎嘎,坐的坐的桥桥,骑的骑的马马。说的就是晚辈请外公外婆来作客的情景。但是现在的小孩子已经不再用“尕”称呼长辈了。“尕公”“尕婆”逐渐被“外公”“外婆”代替。

  从一个小小的称呼就可以窥见一个城市的人情冷暖,风俗习惯。但是,今天我们面临一个称呼空前混乱的局面。当你听到有人口里提到“阿姨”,说的也许是保姆;当你听人叫“老板”时,这个“老板”可能不是生意人。语言总是印记着文化,作为载体的语言应该受到保护,同时也应该被规范。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关于端午节的经典灯谜大全及答案

上一篇:

2017最新元宵节灯谜语附答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