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2017世界帕金森病日宣传资料

2019-02-18 00:10:47浏览:292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2017世界帕金森病日宣传资料  在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由帕金森病公益关爱网站帕友网主办、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

  2017世界帕金森病日宣传资料

  在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由帕金森病公益关爱网站帕友网主办、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支持的“抗帕百问”项目5日在北京启动。

  世界帕金森病日“抗帕百问”项目启动汇聚医患智慧

  项目面向帕友、家属以及全社会关注帕金森病的人群征集帕金森病相关问题,向临床医护、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及资深帕友征集答案,最终由学组和相关领域专家编写成一本抗帕百科书于2017年出版,为广大患者提供专业且实用的疾病指导,也作为纪念人类抗争帕金森病200周年的献礼。

  帕友网代表表示,在帕友网运行的5年中,我们听见了帕友渴望知识、渴望交流的心声。每个患者、家属或医生都可能是某一个问题的专家,帕友网决定发起“抗帕百问”项目,希望通过这一创新的线上问答方式,集合帕友、家属、医护、专家的智慧来编写一本真正从患者需求出发的实用书籍,让患者和家属少走弯路。

  启动会上,来自北京的两位患帕金森病老患者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在抗帕之路上的误区和走过的弯路,他们经历了误诊误治、帕金森病抑郁的困扰和运动并发症的折磨,他们的经历是广大帕友的缩影。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组长、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海波在启动会上指出,目前,帕金森病已成为可控的慢性病,帮助患者澄清对疾病和治疗的误区与疑惑,实现全程科学的管理已成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学组组长、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生弟也表示了对此项目的支持,他说,帕友网想向全社会征集“抗帕百问”的想法与我们学组一拍即合,我们希望在人类发现帕金森病2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能通过此项目为提高中国帕友的生活质量尽绵薄之力。

  据悉,帕友即日起可访问帕友网(pajo.com )或帕友网微信(pajo2014)的“抗帕百问”活动版块提交关于疾病的疑问,问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帕金森病相关的方方面面,但不接受针对个体病情的问诊类问题。

  2016年是第20个世界帕金森病日,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我国60岁以上人群100人就有1人患有帕金森病,全世界一半以上帕金森人群在中国。帕金森病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致残性疾病,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帕金森病的症状复杂,正确诊断、合理治疗对帕金森病意义重大。

  一、由来

  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从1997年开始,将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最早系统描述这种疾病的是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节日知识

  由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发起,世界卫生组织(WHO)赞助并全力支持,很多国家zf部门、国际和地区医学团体共同参与合作。

  二、病因

  帕金森患者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据总人数的10%。专家表示:该病与年龄老化、遗传、环境毒素(工农业污染、室内装修污染、手机、电脑辐射可能致病)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20%患者因环境污染或受化学毒素侵蚀“中招”。患帕金森的青少年往往有帕金森家族遗传背景,“他们之所以会早发病,是因为基因突变,而不只是单纯缺乏多巴胺而导致脑组织逐渐被破坏。”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知识分子患帕金森病的比例的确比其他人群要高。

  三、现状

  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帕金森患病率为1%,5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20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患病率与欧美国家接近。帕金森的发病已经开始呈现低龄化。特别是中青年型帕金森病患者(40岁以下发病)也是与日俱增。

  据统计,全球有大约450万帕金森病患者,近一半在中国。中国目前已有220万的帕金森患者。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患有帕金森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约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70岁以上患病率达3%-5%,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杀手”,而且每年新发病例近十万人。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中国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目前,帕金森患者正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总人数的10%。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八百里洞庭(猜一中国地名)

上一篇:

2017元宵节喜庆对联大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