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物生平
经历简介:内政部伤残服务中心顾问兼义工组组长;台北市南机场社区发展实验中心辅导;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1]创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障联盟创会理事长。十二岁时罹患罕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时手脚肿痛行动不便, 自此身心饱受病痛煎熬。
杏林子位于台北市光复南路的故居,现为中华民国刘侠(杏林子)之友会会址。
杏林子1942年生于陕西省宝鸡市,出生日期为农历二月廿七,到台湾登记户籍时误记为公历2月28日。父亲刘德铭为国军军人。1949年举家随国民政府迁到台湾。
杏林子在12岁时罹患了罕见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时手脚肿痛,行动极为不便,使她因而对生命抱着消极的态度,直到16岁时因信仰基督教,在心灵上有了寄托,由信仰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尊贵,渐渐改变了她对生命的看法,转而充满了乐观与积极。
杏林子给读者的回信。晚年的杏林子因病情恶化,已无法亲自执笔,信件都由他人代为笔录,但杏林子仍会亲笔签署(见右下角)。此件写于1998年5月9日。
由于身体上的疾病而令杏林子不得不中途辍学,故此杏林子的最高学历仅为“北投国小毕业”,杏林子初时甚为介意,但后来渐渐释怀,因为这代表了“以后的学问都是自个儿修的”(感谢玫瑰有刺九歌出版,1989年)。自此杏林子即通过函授学校及教育电台刻苦自学,她的母亲亦总不辞劳苦的替她借书。函授学校的老师曾拿杏林子的作品到报刊发表,鼓励了她日后尝试投稿。杏林子第一篇投稿获刊登的文章是〈他与她〉,1961年前后刊于《中央日报》副刊。及后杏林子即不断写作,作品类型亦越见多样化,除散文外,亦有小说、广播剧、电视剧本、舞台剧本等,屡获殊荣。
杏林子遗著:《侠风长流:刘侠回忆录》。台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
除了写作外,杏林子亦致力服务残障人士。她早年曾到“内政部伤残服务中心”、“台北市南机场社区发展实验中心”等为和她一样在身体上有残缺的人做义工服务。及后更于1982年成立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后改名为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实践其“福音”与“福利”并重的“双福”理念。1989年又成立中华民国残障联盟,获选为第一届理事长。
由于杏林子残而不废,勇于向生命挑战,并以著作激励社会,她不但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而且曾在1980年获选为第八届十大杰出女青年。
刘侠欲参加1989年立法委员选举,但因只有国小毕业学历,原不符参选资格,而向考选部申请学历检核认许,考选部以不符法规:“立委候选人须高级中学以上学校毕业或普通考试以上考试及格。”而拒绝其申请,刘侠女士因无法登记参选,参政权受侵害为由,依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向民事该管法院提出国赔诉讼,法院以非民事案件迳予驳回,上诉至最高法院仍遭驳回,乃经理律法律事务所协助下申请大法官解释,而于1992年作成释字 290号解释,解释文内容虽认为考选部及法院判决尚无违宪,惟此案受到大法官们的重视而予以受理,并指出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时,仍应考量就学有实际困难之身障人士,意义重大。
她的晚年在几乎无法执笔的情况下,仍以口述方式写作不辍,作品中充满了求生的意志,足以激励人心。
1997年杏林子获静宜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2001年被委任为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
2003年2月7日凌晨,负责照顾的印尼籍看护工维娜由于工作性质长期无法获得适当的休假,导致精神异常,杏林子遭其严重拉扯及伤害,紧急送三军总医院急救,不幸于2月8日凌晨4时41分离世。遗体于3月初火化,安葬于台北县宜城福音山。
2003年得奖
第二届基督教文艺奖-生之歌
第八届十大杰出女青年
第八届国家文艺奖-另一种爱情
花莲县荣誉县民
高雄市荣誉市民
第十三届吴三莲基金会社会服务奖
台北市荣誉市民
静宜大学荣誉博士
被誉为“台湾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
2著作
1969年:《遥远的路》(合著小说集)
1976年:《喜乐年年》
1977年:《生之歌》
1979年:《杏林小记》
1981年:《生命颂》
1982年:《谁之过》、《另一种爱情》
1983年:《凯歌集》、《皓皓长安月》、《牧羊儿——于右任的故事》
1984年:《大地注·生命注》
1985年:《我们》、《重入红尘》、《母亲的脸》
1986年:《行到水穷处》、《种种情怀》、《山水大地》、《杏林小语》、《杏林子作品精选一》、《读云—王禄松新诗水彩画集》
1989年:《感谢玫瑰有刺》
1993年:《相思深不深》
1994年:《留白的青春·叛逆的岁月》(1982年《谁之过》易名重新出版)、《现代寓言》、《杏林子作品精选二》、《杏林子作品精选三》
1995年:《生之歌》(重新出版)、《生之颂》(重新出版)、《阿丹老爸》、《北极第一家》(重新出版)
1997年:《心灵品管》、《宝贝书:残障娃娃家长亲职手册》
1998年:《生命之歌》(有声书)、《身边的爱情故事》
1999年:《在生命的渡口与你相遇》
2000年:《为什么我没有自杀?如何度过生命低潮》(主编)、《探索生命的深井》、《真情是一生的承诺》、《美丽人生的二二种宝典》。
2002年:《打破的古董》、《好小子,乔比》。(图文书)
2003年:《侠风长流:刘侠回忆录》与众不同的作品 。
她的作品,读者众多,每年寒暑假都被台湾中小学选为假期读物。但她与那些流行作家不同的是:她有一颗奋斗的心,不以书是否畅销为志向,以劝勉青少年为己任,帮助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她的书文字简洁,读来感性十足,透着淡淡的温柔,没有怨天尤人,有的是不向命运屈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和豁达,她用幽默的笔调描述着人生的种种际遇,述说着命运附加给你的诸多挑战。
可以这样说,身体的病痛使她能静静地观看这个世界,生命的一点一滴都在她的书中,读她的书,使人振奋。
注:加一个《生命 生命》。
笔名为杏林子,原名刘侠(1942年4月12日~2003年2月8日)(出生日期为农历二月廿七,到台湾登记户籍时误记为公历2月28日)。台湾知名作家,静宜大学荣誉博士。内政部伤残服务中心顾问兼义工组组长;台北市南机场社区发展实验中心辅导;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创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障联盟创会理事长;十二岁时罹患罕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时手脚肿痛行动不便, 自此身心饱受病痛煎熬。作品《生命 生命》已选入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教科书第19课。杏林子在61岁时,由于菲佣照顾不周,由家里的楼梯摔下毙命。杏林子是一个不向命运屈服的作家,虽然她已经离去,但她依然活在读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