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赵超构个人资料

2019-02-24 19:01:04浏览:259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1人物介绍  赵超构(1910~1992)中国新闻记者,专栏作家。笔名林放。1910年5月4日生于浙江瑞安(今文成县),1992年2月13日卒

  1人物介绍

  赵超构(1910~1992)中国新闻记者,专栏作家。笔名林放。1910年5月4日生于浙江瑞安(今文成县),1992年2月13 日卒于上海。1934年任南京《朝报》编辑。1938年任重庆《新民报》主笔。1944年参加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发表系列通讯《延安一月》。1946年任上海《新民晚报》总主笔,并为《人世间》杂志撰写专栏杂文。1949年3月进入解放区。上海解放后,继续主持《新民晚报》工作。曾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延安一月》、《未晚谈》、《林放杂文选》等。

赵超构个人资料 山村

  2个人生平

  赵超构(1910~1992年),笔名林放。清宣统二年(1910)出生於温州府瑞安县大峃镇龙川村(今属文成县大峃镇),民国初年随父迁居瑞安县云周乡屿头村(今浙江瑞安市云周乡屿头村)。赵匡胤四十一代孙。

  早年就读于温州艺文中学,瓯海公学和省立十中,都因参加爱国运动被迫退学。民国十八年(1929)去日本,民国二十三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政经系,任南京《朝报》编辑。民国27年任重庆《新民报》主笔,撰写《今日论语》。民国33年参加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发表系列通讯《延安一月》,向大后方人民介绍延安真实情况。

  赵超构早年就读于温州艺文中学,瓯海公学和省立十中,都因参加爱国运动被迫退学。1929年,他去了日本,1934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政经系,任南京《朝报》编辑。

  1938年,赵超构任重庆《新民报》主笔,撰写《今日论语》。1944年,参加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发表系列通讯《延安一月》,向大后方人民介绍延安真实情况。

  1946年,参与筹建《新民报》上海版晚刊,任总主笔,并为《人世间》杂志撰写专栏杂文,篇幅短小,但笔酣墨饱。远至世界各地政坛风波,战场烽烟,近在街头巷尾社会见闻、市井琐事,无不聚其笔端。常从群众舆论中撷取材料,发为评论,切中时弊。发生在境内的“臧大咬子血案”、公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李公朴、闻一多大会、摊贩事件、劝工大楼血案等等重大社会政治事件,都著文发表于《今日论语》,揭露国民党的倒行逆施,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愤怒呼喊。

  1947年5月,《新民报》上海版被勒令“永久停刊”。1948年冬,赵超构遭国民党当局迫害避居香港,次年进入解放区。

  上海解放后返沪,赵超构继续主持《新民报》晚刊工作。1958年报纸改名《新民晚报》,侧重报道社会新闻和文化生活。赵超构任社长,提出“广、短、软,软中有硬”的办报方针,使晚报适合各层次读者的需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晚报辟《未晚谈》专栏,经常撰文评论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问题,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赵超构在新中国建立后,先后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等职。一生撰写评论和杂文总数近万篇,深受读者喜爱。出版的文集有《延安一月》、《世象杂谈》、《未晚谈》、《林放杂文选》等。

  1992年2月13 日,赵超构卒于上海。

  赵超构(1910.5.4 - 1992.2.13),原籍浙江文成,生于浙江瑞安(今文成县)。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中国著名新闻记者,专栏作家。笔名林放。

  新中国成立后,主持《新民晚报》工作。曾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延安一月》、《未晚谈》、《林放杂文选》等。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郭应禄个人资料

上一篇: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个人资料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