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胡蝶(胡瑞华,胡宝娟)个人资料

2019-02-24 19:31:43浏览:894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姓名胡蝶别名原名国籍加拿大民族汉族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07逝世日期1989年4月23日职业电影演员毕业院校上海中华电影学校信仰基

胡蝶(胡瑞华,胡宝娟)个人资料    山村

姓名 胡蝶
别名 原名
国籍 加拿大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07
逝世日期 1989年4月23日
职业 电影演员
毕业院校 上海中华电影学校
信仰 基督教
主要成就 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中国电影90年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
代表作品 歌女红牡丹绝代佳人胭脂泪苦儿流浪记街童明月几时圆等
星座 双鱼座
享年 81岁
原籍 广东鹤山

胡蝶是三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也是我国第一位电影皇后。1989年4月23日,胡蝶于加拿大温哥华市病逝,当时国内各大报和海外华文报刊都发表了这个消息,有的还刊登纪念文章。虽然她息影艺坛已二十多年,但海内外上了年纪的观众仍然忘不了她,她主演的《歌女红牡丹》、《姊妹花》、《后门》等影片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1986年,胡蝶回忆影坛往事,由她本人口述,刘慧琴整理,出版了《胡蝶回忆录》,系统地叙述了她的生平。她一生丰富而曲折的经历是和我国早期电影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

  胡蝶的家乡是鹤山县坡山乡水寨村。她原名胡瑞华,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在上海出生。那时她父亲在京奉铁路上任职,全家随父亲在外地生活。9岁那年回到广东,家住广州市。她进了广州培道学校读书,在广州市度过整个少年时期。她在回忆录中写道:“鹤山是我的家乡,逢年过节也随父母回乡祭祖。记得那时女性是不准进祠堂的,据说也不上族谱,但以后我成名时,名字又破例地列入族谱。由此我又知道男女不平等,妇女受歧视,是因为旧的眼光总认为妇女是无能的;妇女一旦在这个社会显示出自身的力量时,连最森严的礼教也刮目相看了”。1924年,16岁的胡瑞华随家人从广州迁回上海。由于她从小爱好戏剧艺术,又碰上中国电影开创期一个极好的机遇,她便决心投身于新兴的电影艺术事业。

  电影诞生至今不过100余年,19世纪末才从西洋传入中国,被国人称为“西洋影戏”。20世纪20年代,一批从外国留学归来的戏剧家为了开创中国电影业,在上海组建了一批影片公司,并为培养演员而在1924年创办中华电影学校。刚回到上海的胡瑞华见到该校的招生广告,决定去尝试一下。“那时好象当演员的都有一个响亮的艺名”,用什么艺名好呢?她想来想去,“也不知是从哪儿来的一个灵感,想到了蝴蝶。当个蝴蝶,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最后就以胡蝶这个名字去报考”。结果在2000余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被录取了。中华电影学校是中国第一所业余的电影演员学校。虽然学习时间只有半年,但胡蝶就是从这所学校开始走向五彩缤纷的银幕世界的。

  胡蝶从电影学校结业之后,由老师陈寿荫介绍到大中华影片公司拍戏,在《战功》一片担任配角。1925年,她加入新成立的友联公司,在《秋扇怨》中第一次担任主角。她的表演受到观众的好评。1926年,天一影片公司聘她为基本演员,两年时间拍片15部,以古装片居多。那时的电影制作技术还很低,所生产的都是默片,即无声片。放映时要借助字幕或靠放映员从旁解说,观众才看得明白。这些影片水平也不高,但却让胡蝶在演技上得到磨练,为往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928年,胡蝶加入明星电影公司,开始了她表演艺术史上的辉煌时期。在这里,她得到郑正秋、张石川、洪深等著名艺术家的指导,演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她先是与著名影星阮玲玉合拍《白云塔》。1931年,她主演《歌女红牡丹》获得成功,名噪海内外。这部电影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是中国第一部蜡盘发声的有声片,3月15日在上海公演时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连续上映了一个多月。此后在全国各地以及菲律宾等外国上映时,也是盛况空前。至今一些老年影迷在回忆胡蝶时,都一定会提起《歌女红牡丹》,可说这是胡蝶的成名之作。同年夏天,中国第一部片上发声的影片《自由之花》摄制成功。该片演的是京华名妓小凤仙与蔡锷将军的爱情故事,与80年代的新片《知音》题材相同。胡蝶在片中扮演小凤仙一角,好评如潮,影响极大。从此之后,各影片公司都开始制作有声片,中国电影步入了一个新阶段。胡蝶在明星公司拍片30多部,其中值得一提的还有1932年根据“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同名小说拍制的《啼笑姻缘》,它是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片。胡蝶在片中一人兼演沈凤喜和何丽娜两角。她的表演得到张恨水的赞赏。

  胡蝶性情温顺,勤奋好学,工作认真,态度谦虚,所以人缘极好,深得电影界前辈的器重与栽培。胡蝶回忆说:“一个人成功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如我学语言较快,比较听从导演指挥,同时注意到与同人们的合作,拜众人为师,因此大家也都乐意帮助我,自是得益不少。有人说我之所以成为红星是因为我长得美。其实天赋条件是一个方面,能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胡蝶的表演以朴素、细腻、感情真挚而受到观众的赞赏。在她主演的影片中,还有《狂流》、《脂粉市场》、《盐湖》、《姊妹花》、《空谷兰》等,在中国电影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郑正秋导演的《姊妹花》,可说是胡蝶的代表作。她在影片中兼演大宝、二宝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表演十分出色。它是胡蝶从影以来最成功的创作。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抗日热潮高涨,胡蝶主演了几部抗日救亡题材的影片,如《劫后桃花》等,受到舆论界的好评。1933年,《明星日报》组织读者观众投票选举最佳电影女演员,胡蝶以21334票当选,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

  1935年,苏联在莫斯科举办国际电影展览会,邀请中国电影界人士参加,其中特别指名邀请胡蝶参加。2月间,中国电影代表团7人先赴莫斯科参加影展,随后又应邀访问了柏林、巴黎、伦敦、罗马等地。胡蝶是代表团中唯一的演员代表,也是第一位出国访问的中国影星。代表团携带中国影片8部参展,其中胡蝶主演的就有《姊妹花》、《空谷兰》两部。其时,国际电影界对中国电影几乎一无所知,当他们见到中国也有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影片和自己的影星之后,都称赞不已。胡蝶的出访,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

  1935年11月,胡蝶与上海某洋行职员潘有声结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胡蝶夫妇迁居香港避难。临行前,她特意和著名影星陈燕燕一同去慰问在“八一三“事变中孤军奋战、坚守四行仓库的国军88师524团的孤营,表达对抗日将士的敬意。

  在香港,胡蝶应新华影业公司之请,拍摄了《绝代佳人》等片。1941年,香港沦陷,日本人上门邀请她赴日拍一部《胡蝶游东京》,目的是宣扬“中日亲善”。胡蝶坚持民族气节,一面以怀孕不能拍片为由拒绝日本人的引诱,一面与我东江游击队联系要求帮助偷渡回国。1942年,胡蝶夫妇领着两个年幼的儿女,跟随游击队艰难跋涉20多天,终于回到广东曲江。1942年11月24日到达陪都重庆。到重庆不久,她就被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所控制,没能再拍电影。直到1946年3月17日戴笠因空难丧生,胡蝶才获得自由,再次迁居香港。

  1946年,胡蝶为香港大中华公司拍摄了《某夫人》、《锦绣天堂》等片。1949年潘有声逝世后,胡蝶停止拍片10年之久。直到1959年,她应邵氏公司之请重下银海,在香港、台湾先后拍摄了《街童》、《两个女性》、《后门》等片,其中以《后门》一片最为出色。它是一部伦理教育片,由著名导演李翰祥执导,胡蝶在片中扮演女主角徐太太。她炉火纯青的演技,得到行家们一致的赞赏。1966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七届亚洲电影节上,《后门》获得最佳影片金禾奖,胡蝶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同年,该片再获日本文部大臣颁赠的最佳电影奖。62岁的胡蝶跃登“亚洲影后”的宝座,类此事情在影坛是不多见的。

  1966年,胡蝶参加了《明月几时圆》、《塔里的女人》两片拍摄之后,正式退出了影坛。在台湾住了几年后,于1975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市。她化名潘宝娟,跟儿子、媳妇生活在一起,度过了她的余年。我国著名演员王丹凤、六小龄童等先后到胡蝶寓所里探望过她。她表示,希望有朝一日能重返故里,和亲朋好友聚首话旧,可惜她的愿望未能实现。

  胡蝶在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先后主演了百余部电影,饰演了旧中国的各类妇女形象。她的电影生涯和艺术成就构成了中国电影的独特篇章。1995年12月,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90年,电影系统各单位隆重举行了庆典活动,并授予20名老演员以“电影世纪奖”,胡蝶名列其中。1997年6月,广东卫视等电视台播放了20集电视连续剧《影后胡蝶》。1999年是胡蝶逝世10周年,全国主要的电影刊物都辟出专版纪念她。胡蝶的名字将永留人民心中。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黄圣依个人资料

上一篇:

胡静个人资料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