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芋头

2019-02-25 14:37:30浏览:15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中秋节吃芋头是源远流长的一项习俗,但各地人们在中秋节吃芋头的含义却各有不同。  古时,中秋节对农民来说是个重大的节日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芋头 山村

  中秋节吃芋头是源远流长的一项习俗,但各地人们在中秋节吃芋头的含义却各有不同。

  古时,中秋节对农民来说是个重大的节日。北方农村每年只有秋季收获一次稻黍。一到秋收季节,看着一年艰苦劳动的收获,以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自己。而且八月十五是土地神的生日,要好好的热闹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时,有一款贡品是芋头。将整个芋头煮熟装在碟上,或是米粉芋(加入芋头煮成的米粉汤)装在大碗里摆在供桌上,以此来祭谢土地神。

  现在这种谢神仪式已不复存在了,但是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 南方人在中秋节祭月时使用芋头,据说是纪念元末汉人杀鞑子(指元朝统治者鞑靼人)的历史故事,当初汉人起义,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统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汉人在杀鞑子起义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当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节用人头祭月,便用芋头来代替,至今还有些地方在中秋节吃芋头时把剥芋皮叫做“剥鬼皮” 。

  另——

  潮汕人家,中秋佳节赏月、拜月的习俗由来已久,有种种传说:一是明朝年间,敌寇侵犯我东南沿海,百姓深受其害,朝廷派戚继光带兵抗击敌寇取得丰功伟绩。中秋佳节便在营地欢庆胜利。深夜,敌寇乘机偷袭,戚继光等围困在山上,断绝粮草,士兵们只挖野草充饥,并且挖得了很多野芋食着很好吃,但却不懂其名,戚继光就说:“为了纪念遇难的士兵就称它为‘遇难’吧。”有一天夜晚,戚家军饱餐“遇难”之后,如天兵而降,英勇突围,将敌寇全歼在睡梦里,又取得了突围胜利,此后,东南海一带百姓每逢中秋佳节就必要吃糖烧“遇难”,以此深表戚继光的抗敌寇功绩和世代铭记民族危难的不朽情怀。因“遇难”与“芋艿”谐音,故而世人就把它称为“芋艿”了。

  还有,相传宋末元初,胡人灭了南宋,建立了元朝,并对居住东南沿海一带的汉族实行残酷的统治,为了提防汉人反抗,规定每三户人家只能用一把菜刀,汉对胡人亦称之为“胡头”,而“芋头”与“胡头”谐音,故以胡人之头比拟为芋头,将其当成祭品,对胡人统治者怀着刻骨仇恨,咬牙切齿吃芋头(胡头)。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载:“芋艿,别名:蹲鸱。史记,卓文君云;岷山之下,野有蹲鸱,至死不饿。”吃芋有“宽肠胃,充肌肤,疗烦热,破宿血,和鱼煮食甚下气,调中补虚”之功。故此,潮家相传有:“鳙鱼头煮芋头”的美食习俗,迄今时尚。

:更多精彩知识请关注山村教育栏目。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提高网店客流量和销量的推广秘诀

上一篇:

利用电子书做网店营销的优势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